圖、文/愛范兒 授權轉載
「異形切割螢幕時代終於過去了嗎?」
小米發布 MIX 4 之後,在感嘆螢幕下鏡頭(CUP)技術迅速成熟的同時,不少朋友也發出了上述的感嘆。在我們了解蘋果到底注重哪些細節之前,先來看看那些做出了螢幕下鏡頭的手機們,都面臨了哪些問題!
▲ 小米 MIX 4
誠然,螢幕下鏡頭並不是小米首發上市,此前中國的廠牌,中興,也有相關的產品推出,且已革新兩代。而就在不久前,OPPO 也公開了自己螢幕下鏡頭的方案。
▲ OPPO 螢幕下鏡頭概念機
可謂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也許在明年,螢幕下鏡頭會成為旗艦的一個普及技術吧。」
「真全螢幕」治好了視覺「潔癖」,但它依然不完美,依然需要「原諒」。
螢幕下鏡頭不算是個高收益的買賣。
「主要收益是外觀更漂亮,但這對使用影響其實不大。」
從純理性的需求來說,螢幕完美之後,所增加的顯示面積,並未給影片、遊戲、閱讀等一些使用情境帶來更好的提升。
添加一點感性之後,完美的螢幕呈現會帶來足夠的視覺衝擊。
在真正的體驗中,現階段的「螢幕下鏡頭」準確的說,它就是「直男的極致浪漫」。
▲小米 MIX 4 自拍
前置鏡頭藏於螢幕下,由於遮擋的關係,對於前置鏡頭的成像有著不少的影響。即使打出了「計算攝影」這張牌,依舊無法匹敵傳統外露的前置鏡頭。
只是,用縮小像素尺寸解決遮擋,和通過 AI 算法彌補,這對於只掃臉認證少自拍的「直男」們來說,沒有比這更為浪漫的。
但當把透光率不高的螢幕下鏡頭推向大眾後,隨著全螢幕的新鮮感慢慢散去,自拍效果不佳始終會縈繞於心頭。
從目前公佈的幾家螢幕下鏡頭拍照方案來說,「紗窗」效應感知不明顯,但解析度只能維持在 1080P 的水準,距離傳統螢幕還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以小米 MIX 4 為例,正面的一整塊螢幕包括了兩部分,一塊是普通的螢幕,另一塊是僅佔正面 0.2% 面積、螢幕無任何孔洞、給螢幕下鏡頭使用的 CPU 螢幕,這個 CUP 螢幕的成本和前者的大螢幕幾乎相當。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提升了「0.2% 面積」的觀感,但捨掉了前置鏡頭效果、螢幕解析度、部分畫質等等。
對於完美螢幕的觀感可能不會持續刺激著你,隨著時間過了就會漸漸淡掉,但這些實際體驗的影響卻會持續動搖你當初選擇全螢幕手機的動機。
廠商們過於關注螢幕上的「洞」了
這幾年廠商們重心都在如何達成完美的螢幕而努力,但似乎忽略了很多美感和細節。
在慶祝進入「全螢幕」時代之時,不少人希望復刻「正常矩形」螢幕,如此就不必去忍受圓角螢幕的各種不和諧。
▲小米 MIX 4 與 小米 11 Ultra,下巴還是比較明顯
「還是有個下巴。」愛范兒主編拿到 MIX 4 後說出的一句話。即使用上了極為先進的 CUP 螢幕面板,拔掉了外露的前置鏡頭,MIX 4 依然沒能做到四邊等寬。
記得早期 iPhone X 發布之後,四邊等寬以及窄下巴成為當時「異形切割螢幕」的設計標杆。不僅如此,蘋果還在 iOS 11 中,針對螢幕、邊框的圓角設計了一整套的 UI,讓他們保持一致。同年的 iPhone 8 系列則還是傳統的直角。
▲ iPhone 12 改為直角邊後,邊框的曲率有所變化,系統內的 Dock 也隨之做了調整。
到了去年大換設計風格的 iPhone 12,由於邊框、螢幕的圓角有所調整,整套 UI 也悄悄的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可謂是細節狂魔。
而達到邊框等寬和窄下巴,硬體的基礎是需要 OLED 螢幕與 COP 封裝,事實上如今這些硬體幾乎已成為 Android 旗艦們的標配。
▲ iPhone X 與小米 MIX2,這個對比雖然有點犯規,但足夠說明問題。
即便這些已經成為 Android 旗艦機的標配,但它們並沒有去做邊框等寬,而是追求了極致窄邊框,獲得更具衝擊力的視覺。如此來說,就帶來了許多讓人彆扭的地方。
首先就是「奇奇怪怪」的 R 角們。
邊框收窄,甚至引入了「瀑布」的概念,但為了保護脆弱的螢幕,邊角處並不會按照「設計」法則走,而是預留出黑邊防撞擊。
即使 COP 封裝能夠產生更窄的下巴,但面對微曲的 3D 螢幕,它還是有點過於顯眼了。
於是乎,過渡的收窄邊框,帶來了「下巴」,以及誕生了奇異的 R 角。而這個趨勢與 CUP 全螢幕關聯不大就是了。
第二就是 UI 的搭配有點草率
短短幾年,螢幕就從瀏海、水滴、打洞(藥丸、中置、偏置)再到如今的全螢幕。硬體上快速的更迭,給系統設計師們留的反應時間並不多。
再加上不同於蘋果幾款機型打天下的產品路線,Android 廠商們有著涵蓋不同定位的產品,自然螢幕的形態也不一致,系統 UI 的針對性最佳化就更難了。
由此,中國系統的手機們只能選擇一套「折中」方案,盡量去涵蓋更多的機型,而非是針對每一款機型去調整。
▲ 雖然提出了完美 R 角的概念,但彼時的 UI 搭配並不完美。
最後,同一套 UI 在不同機型上會有著截然不同的呈現效果,最直觀的就是工作列與「孔」和 R 角位置的有些混亂。
而全螢幕到來之後,或許會緩解部分系統的搭配工作,但廠商們對於 R 角、邊框等距等等細節設計問題,仍然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
四邊等寬的美學魔力
蘋果的設計一直追求「平滑圓角矩形」,最早是賈伯斯的主意。他認為直角邊緣設計容易打斷人的思路,而圓角矩形沒有那麼程序化,更容易被人接受。
從多年前的 iOS 開始,一直到現在蘋果的各類產品存在著無處不在的圓角矩形。
在 iPhone 問世之前,手機多是非對稱的設計,由此也形態各異、百花齊放。在 iPhone 之後,觸控操作的大螢幕手機崛起,產品的形態開始逐漸趨向相同。
而這個過程就是從「功能性訴求」的非對稱設計,逐步轉向為美感追求的對稱設計。
由於對稱,螢幕的圓角與機身的圓角相呼應,四邊邊框等距,系統 UI 動畫也與 R 角交相呼應,這些都是基於蘋果多年的設計沉澱而來。
這也是目前 iPhone、iOS 的精緻耐看之處(當然不包括那個劉海)。
而 Android 陣營的 CUP 屏幕恰好可能是解決 iPhone 完成最終「對稱美學」的一個棋子。
從這裡也能看出,Android 產品是比較典型的硬體優先,設計輔助,而 iPhone(或者蘋果的產品)更多的是設計優先,然後利用硬體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