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發表了一系列全新產品,其中也包括了這款穿戴式裝置「小米手錶」;這款產品的使用情境為何、售價與功能又有哪些亮點?來看看這篇由友站帶來的小米手錶心得與開箱測試。
【更新:小米 2019 雙 11 優惠活動出來囉!】
「小米要做的不是一個大型手環,而是手腕上的小型智慧型手機。」
早在小米手錶正式發表前,雷軍就透過微博明確了它的產品目標,並希望和市面上其它Android 智慧手錶劃分界限。
可以進行獨立通話、上網,並下載App、集成小愛同學;也擁有各種常見的運動、健康監測功能,基本上就是你在小米手錶上看到的核心賣點。
這也是小米第一次以官方身份進軍智慧手錶市場。在推出了4 代手環類產品,領跑了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之後,它也有理由將手錶放在一個更關鍵的位置上。
小米手錶似曾相識的外觀設計
打開產品包裝盒,將小米手錶戴在左腕上,你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既視感。
這種既視感來源於它的外觀。關鍵不在於正方形的錶盤,因為像Fitbit Versa 2 也採取了同樣的矩形螢幕,不選圓形,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螢幕空間,也方便用戶觸控操作」。
說白了,這是一個功能導向的設計選擇,自然會與圓形錶盤這樣的傳統認知相違背。
但如果再加上右側的旋鈕和按鍵,小米手錶的樣子就很難讓人不聯想到蘋果Apple Watch 了。在 App 頁面轉動這個旋鈕,你的手指還能感受到十分熟悉的震動回饋。
對於這個設計,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這就像我們看到了一台正面和iPhone X 長得很像的手機,有人說這就是抄襲然後嗤之以鼻;有人也說,當一個產品品類找到了它的最優解形態後,擁抱這種設計選擇,遠比另闢蹊徑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能肯定的是,小米不會是唯一一個「借鑒」這個設計的廠商。
深究細節,你還是能發現小米手錶的一些不同之處。比如它只是在螢幕玻璃部分採用了四曲面的設計,而外圍一圈的中框則是平面的,不像Apple Watch 有著圓潤的過度,整體看起來更顯方正。
將手錶翻至背面,你還會看到一個正方形的凸起,除了正中央用於測量心率的感應器外,還有4 個連接充電器的金屬接點。
這次小米手錶採用了專用的充電座,所以表身上並不會有USB 接孔。官方稱能達到34 小時的綜合續航力。
不過,小米手錶的錶帶拆卸起來不算輕鬆,你需要用指甲掰開連接處的小卡扣,指甲較短可能就得借助其它工具。其中標準版的錶帶選用了氟橡膠材質,觸感類似於Apple Watch 的運動型錶帶,而小米手錶尊享版使用則是不銹鋼錶帶。
為了做獨立手錶,小米定制了一個MIUI 手錶系統
如果說你戴著小米手錶,還能靠外觀讓人誤以為是一塊Apple Watch,那麼當你點亮螢幕後,兩者基本上就沒什麼關係了。
長按右側按鈕開機後,你會在螢幕上看到「MI」的標誌,然後是「WearOS」字樣。這次小米手錶採用一個定制化的MIUI 手錶系統,它基於Google 的WearOS 為底層,並對操作界面做了一些修改。
最開始配對時,我在一台小米MIX2 下載了「小米穿戴」以及「WearOS」的App,然後與手錶進行藍牙連接,此時「小米穿戴」也會錄入你的出生年月、身高和體重等資訊。
跟Apple Watch 一樣,小米手錶的不少初期設定還是離不開手機。我試著讓手錶連接Wi-Fi,但輸入密碼這一步就要切到手機上操作(手錶上可以呼出九宮格鍵盤但真的太小了)。
還有像第一次開啟米家、Keep 和滴滴打車,也需要先切到手機端進行授權。
但在這之後,你基本上都不再需要打開手機了,這也是小米手錶反覆強調的「獨立性」。
第一,小米手錶將大部分設定項都放在了手錶端上,比如螢幕的顯示模式、錶盤模組,調整字體大小以及各種連接操作等,這些你都無法在手機端設定中找到。
至於「小米穿戴」的作用,則更多用於查看運動統計數據、管理e-SIM 和交通卡,初期設定完後,平時操作的機會並不多。
得益於高通最新一代的驍龍Wear 3100 4G 晶片,這次小米手錶可以在完全脫離手機的情況下達成打電話和聯網的功能,但要先開通對應電信商的e-SIM 服務。
目前,小米手錶支持兩種號碼綁定方式,其中「一號雙端」是手機端和手錶端共用一個號碼,共享同一個套餐;你也可以為手錶申請獨立的號碼,讓它完全成為你的「備用手機」。
這顆晶片也讓小米手錶獲得了獨立連接WiFi 和藍牙的能力。我試著拿一副AirPods 耳機直接和手錶連接,再打開手錶端的QQ 音樂軟體,這樣就能在脫離手機的情況下聽歌了。
還有打電話,如果你不想在通話時被迫抬起手腕,把手錶放到嘴邊,也建議配合藍牙耳機使用。
獨立性的另一點體現在軟體商店上。在Android 陣營,小米手錶應該都第一個引入本地軟體商店的設備,這讓用戶可以在手錶端直接下載、安裝軟體,啟動時也很少會出現加載過慢的問題。
但這些第三方軟體在手錶上的體驗就有些不敢恭維了。比如滴滴打車,我每次開啟後都需要先等待數十秒來獲取定位,速度遠比手機上要慢;還有像微信和QQ,其手錶端的軟體也做得十分粗糙,只能使用最基礎的文字、語音聊天和付款碼功能。
反而是小米自家的軟體都做得不錯,米家便是其中之一。
在手錶端的米家App 上,你可以瀏覽自己的全部智慧家居設備,其中一部分還支持完整功能,比如開關空調伴侶,用旋鈕調節燈泡亮度,或是切換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的運行模式等,這種一次性的開關操作,體驗就要比點開一個手機App 要好得多。
同時,小米手錶也內建了全功能的語音助手小愛同學,只要長按旋鈕就能即時呼出,日常拿來解決查詢天氣、播放歌曲或是設定鬧鐘的需求也挺不錯。
智慧手錶能做的事越來越多,但不是所有任務都適合它
在發表會前,小米糰隊曾演示過一個「用手錶看 B 站影音(bilibili)」的功能,讓不少人感到不解。
畢竟,大部分手錶只擁有一塊不到2 吋的螢幕,看小說,玩遊戲,刷影片,這些平日裡我們經常會碰上的休閒娛樂功能,大多都無法在手錶上獲得一個良好的體驗。
在「手錶該做什麼事」這個問題上,蘋果已經走過一次彎路。從最初大包大攬的時尚奢侈品,到之後側重至運動健康領域,過去4 年裡Apple Watch 的發展路徑也能為很多新入場的品牌帶來不少啟示。
然而,在晶片性能進一步提升,點開軟體已經不需要再盯著加載圈的今天,智慧手錶還能在接受通知,以及運動健康監測之外,找到什麼好的使用情境?
這對廠商來說就成了一個取捨問題。
你能看到的是,目前蘋果 App Store 商店的大部分軟體,基本上都與健康、運動相關,要不就是計算器、喝水提醒、翻譯和待辦清單等工具型軟體。
而蘋果會開發一個手錶端的軟體商店,除了有獨立性的考慮,更多是為了讓手錶不必再與手機進行頻繁的數據互傳,進一步提升軟體的流暢度。
而在小米手錶的軟體商店中,你也會看到健身類的Keep、咕咚,社交類的QQ、微信,還有搜狗地圖、喜馬拉雅、QQ 音樂、支付寶、航旅縱橫和滴答清單等近20 款App,它們同樣沒有脫離這個範圍。
所以,哪怕是小米有意要擴展手錶的使用情境,如果第三方開發商不作為,終究還是離不開通知接收器,或是運動健康配件的定位,自然也談不上成為一台真正的智慧手機。
搞清楚智慧手錶應該做什麼,比想方設法讓它什麼都做更加重要。從這點來說,未來小米在引入新手錶軟體時,也不應該忽視實用性和使用情境的問題。
若是真要想找一個什麼功能都有的智慧手錶,淘寶上還有很多可以拿來玩「吃雞」的不知名產品,我顯然不希望小米手錶也採取類似的套路。
從手環到手錶,小米手錶是小米生態鏈的一次補足
今天小米正式公佈了小米手錶的價格,其中標準版為1299 元,尊享版為1999 元(編按:台灣售價尚未公布,標準版照匯率換算約 5,600 元、尊享版為 8,600 元)。
這仍然遵循著小米最擅長的 C/P 值打法,即「提供與旗艦產品幾乎同等的功能特性,再定一個更具競爭力的銷售價格」。
從最初的手環,到現在的手錶,小米選擇進軍一個新的品類市場,也是在補全自己的可穿戴設備產品線。
在此之前,小米手環系列已經迭代了4 代,累計銷量達到6200 萬隻,基本每一款產品都擁有千萬量級的用戶。
但手環市場的成長空間也在放緩。按照研究機構IDC的說法,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成熟,手環向手錶的過渡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對小米而言,如何讓這些老用戶能繼續留在小米生態圈內?功能性更強的小米手錶會是一個不錯的理由。
另外,和Apple Watch 不同的是,小米手錶對於手機端沒有強制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它能通用大部分的Android 手機用戶。
作為距離用戶最近的設備類型,一塊內建了小愛同學、米家等核心服務的智慧手錶,將作為小米生態鏈的入口,吸引其它品牌的潛在人群。察覺到這一動作的三星、華為等廠商,顯然不會坐以待斃。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手機市場裡鏖戰之餘,小米一頭扎進它熟悉而又陌生的手錶市場,仍然不會太輕鬆。
(原文刊登於愛范兒,蘋果仁授權轉載)
Apple Watch 相關》
iPhone 11 與 Pro 實際上手玩!告訴你發表會上沒說的細節
https://applealmond.com/posts/5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