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wqqhou
加密貨幣近年來漲勢不斷,挖礦以及炒作等等議題受到媒體熱議,但是加密貨幣的種類極多,並不只有比特幣,以下6種為目前加密貨幣市場的領頭羊,你又知道幾種呢?
BTC 比特幣
比特幣是世上第一種加密貨幣,於2009年初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首次發表,早期比特幣的價格非常低,幾乎沒有任何價值,2010年曾有人使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一塊披薩(以今日匯率來看,這塊披薩價值30+億),該交易亦為有紀錄的第一次交易。
身為加密貨幣的龍頭,比特幣的價格居高不下,市值第一名的寶座幾乎不曾易主。而其社群人數、普及程度以及知名度等等亦維持在市場前幾名,雖然近年因為交易壅塞以及手續費過高的問題,造成了部分的負面評價,但仍不致於撼動特幣的龍頭地位。
而以下介紹的乙太幣以及比特幣現金的問世,也與比特幣有不小的關係呢。
BCC 比特幣現金
比特幣現金是比特幣的「分叉幣」,於比特幣的478,558號區塊硬分叉(2017/08/01)。所謂分叉(fork)的意思為技術上有變動或更新,又分為硬分叉(hard fork)以及軟分叉(soft fork),而比特幣現金的問世,即是透過硬分叉。
硬分叉對於用戶的影響其實不大,簡而言之就是使所有在2017/08/01持有比特幣的人,獲得等值的比特幣現金。因為只要你在比特幣分叉的當下持有比特幣,便會無條件的獲得等值的的分叉幣,因此又常有人戲稱硬分叉是「發糖果」。也因為比特幣現金屬於分叉幣,因此其特性與比特幣大同小異,主要差別在對於擴容問題的解決方案。
LTC 萊特幣
萊特幣算是加密貨幣界的元老級幣種,其初次發行時間稍晚於比特幣(2011年底)。
萊特幣當時以改良比特幣為基礎做出發點,因此其基本架構有不少與比特幣相似之處,而其與比特幣最明顯的差異有三個:
1.比特幣會每隔10分鐘把前10分鐘內發布的交易做處理,而萊特幣則為5分鐘。
(對一般使用者而言,這代表,比特幣網路在完全不壅塞的情況下,最長仍可能需耗時10分鐘來確認(完成)交易,而萊特幣最長則為2.5分鐘)。
2.比特幣之總量上限為2100萬枚,而萊特幣之上限則為其4倍(8400萬枚)。
3.比特幣採用SHA-256演算法,而萊特幣則採用scrypt演算法,因此礦機基本上不能通用。
ETH 乙太幣
乙太幣可說是近幾年最熱門的幣種之一,其用途多元且交易速度快,深受市場喜愛。乙太幣於2015年底問世,其創辦人為Vitalik Buterin,臺灣社群常稱其為「V神」。V神一開始會打算開發乙太幣,主要是因為他的理念不為當時BTC開發團隊所採用。
因此當時年僅19歲的Vitalik決定自行開發自己的加密貨幣,與之競爭。因V神非常的年輕,故也時常被臺灣網友稱為「神童」。
乙太幣的手續費相對於其他幣種低,交易處理速度快,並且易於佈署智能合約。且勇於嘗試新技術,目前最受關注的技術為智能合約,是一種儲存在區塊鏈上的程式,可以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程式加入區塊鏈去中心化等等的特性。
V神也表示,目前僅是乙太幣的初始階段,未來還會針對不同的新技術進行實驗,其中Lightning Network(閃電網路)以及POS(權益證明)最為知名,對於加密貨幣的技術算是突破性的計畫。
ETC 乙太幣經典
乙太幣經典的出現,可說是和乙太幣有直接關係。在2016年中,一個使用乙太幣架構募資的平臺DAO,被盜取了市值約5000萬美元的乙太幣。當時,社群決定使用硬分叉的技術回朔所有交易,回到乙太幣被駭客盜取之前。
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由於是使用硬分叉,所以原本的乙太幣仍然存在,但由於大部分人認同新發的幣為乙太幣,因此舊有的幣就改稱為乙太幣經典。
由於分叉後安全性的緣故,乙太幣和乙太幣經典皆做過幾次改版。乙太幣經典的開發者對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理念有強烈的執著(不認同V神以人為方式回朔交易紀錄的做法),後續在開發上也不打算跟隨乙太幣採用POS架構,仍然保留原本的POW架構,目前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社群與乙太幣對立。
XMR 門羅幣
門羅幣於2014年問世,為當時匿名性最高的加密貨幣。一般的加密貨幣雖可匿名申請帳號(address),但是所有的交易都會被公開,若是願意付出相對的時間,任何一筆資金皆可被追蹤,因此仍不屬於完全的匿名。但是門羅幣強調隱私性,用戶完全無法查詢到任何的交易資料。其另一大特點在於其具有可擴展性,區塊大小會自動視情況浮動,因此完全不用擔心會和比特幣一樣發生擴容的爭議。
由於區塊鏈的概念是將資料儲存於每一個用戶的電腦中,所以要做到完全匿名是很不容易的,因為要讓用戶的電腦儲存資料但卻無法辨識其內容。同時匿名性又確保了其身為貨幣所應具有的可替代性。如果是一般的加密貨幣,所有交易都是可以被追蹤的,因此可能會出現,因為某筆錢的前幾手是洗錢或詐騙所得,導致店家不願意收的問題,造成了某一筆錢的「價值」變低了,但是貨幣理應等值,每一塊錢應該都要可以互換,而不造成損失,門羅幣的匿名性把此特性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