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AI 科技 1年前 (2023) 蘋果哥
3 0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圖、文/愛范兒授權轉載

前不久,我們報道了微軟在 Build 2023 開發者大會發佈的 Windows Copilot ——深度整合在 Windows 11 的人工智慧助手。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至此,Copilot 已經出現在微軟幾乎所有重要產品之中,包括輔助編寫程式的 Github Copilot、輔助辦公的 Microsoft 365 Copilot、輔助客戶溝通的 Viva Copilot、輔助業務流程的 Dynamic 365 Copilot 等等。

微軟比那些宣告自己 AI first、All in AI 的公司還要更進一步,選擇 All in Copilot,即全面轉向人工智慧輔助技術。

微軟已經來到了轉折點

看到這裡,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不那麼關心 AI 技術的讀者還不太瞭解,「Copilot」到底是什麼。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Copilot」一詞源自飛行術語,意思是副駕駛員(Co-pilot)。在飛機上,副駕駛員是協助主駕駛員操作飛機的人,通常當主駕駛員需要休息或處理其他任務時,副駕駛員就會接管控制權,二者共同負責飛機的安全飛行。

對照這個定義,我們就不難理解:每個使用計算機程序的人都是「駕駛員」,AI 則是輔助我們航行的「副駕駛」。

舉個例子,當你準備靜下心來辦公,你就可以在 Windows 11 調出 Copilot,把你的需求輸入進去:

我怎麼樣工作起來更有效率?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Windows Copilot 此時會建議你打開專注模式,並把系統界面調整成更沈浸的暗色系。

這時候你還想聽一點音樂,再輸入第二個需求:

放點工作時適合聽的音樂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Windows Copilot 會根據你喜歡的音樂類型,在 Spotify 等音樂軟體上播放對應的歌單。

聽起來我們像是又回到了命令行界面時代,通過一個輸入框實現所有的計算機操作。但不同的是,你不再需要花時間去學習和理解程式撰寫這門專屬於電腦的語言,你只要用人類的自然語言把你的需求丟給它,它就能幫你解決。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Windows Copilot 還可以幫你解決很多問題,例如當你收到一份冗長到讀不下去的文件,你可以直接把它從桌面拖到 Copilot 上,讓 AI 幫你總結這份文檔,實現「量子速讀」。

你還可以讓它幫你重寫或者解釋文檔的內容,提高工作的效率。簡單來說,Copilot 不能完全取代你的工作,但它能幫你節約很多不必要的重復性勞動,從而節約你在「數位瑣事」上花費的時間。

這也是微軟對於 Copilot 的定義:一種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或大語言模型(如 GPT-4),幫助人們完成複雜或認知任務的應用程式或工具。

從撥接上網年代一路走來的朋友可能就察覺到了一些關鍵要素:

作業系統 + 助手,等等,這不就是 Windows 97 時代的 Clippy 和 Windows Phone 時代的 Cortana 嗎!?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沒錯,Clippy、Cortana 和 Copilot(微軟是不是對 C 開頭的單詞特別執著?)在定位上確實存在一定的重疊,你甚至可以把它們看作同一款產品在不同互動介面時代的三種形態。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Clippy:圖形互動介面的系統助手,其設計初衷是提供了一個平易近人、友好的界面,以簡化複雜的操作任務。然而,由於 Clippy 需要透過一個彈出視窗進行互動,它總會不合時宜地彈出來,導致使用者在操作時失焦。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Cortana:語音互動介面的系統助手,瞄準 Siri 和 Google 助手而生,定位為個人數位助手。但受制於功能局限,Cortana 能做的事情不多,即便微軟盡可能地把 Cortana 推向 Windows 之外的更多平台,也很難吸引使用者來使用。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Windows Copilot:自然語言互動時代的 AI 助手,它深植於系統之中,又不局限於系統,它可以整合在各種程式和應用中,並且能夠理解用戶的需求並提供幫助,在功能性、靈活性和集成度方面遠超 Clippy 和 Cortana。

從技術發展的路線來看,你會發現 Copilot 與 Cortana 的路徑類似但方向截然不同。

2014 年,Cortana 作為 Windows Phone 8.1 預設的語音助理首次亮相,提供語音搜尋、行程管理和個性化建議等功能,表示微軟正式進入語音助理市場,與蘋果和 Google 競爭。

之後,Cortana 隨 Windows 10 操作系統一同推出,拓展到 PC 和平板電腦之上,整合了更多的系統功能,也讓更多人知道這款語音助理。

在接下來的時間,微軟把 Cortana 塞進了包括 Microsoft 365 套件、Teams 等更多的產品之中,希望能獲取更多的用戶。

但到了 2021 年,微軟決定停止 Cortana 大部分服務,退出這場語音助理大戰。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Cortana 的失敗不僅是因為其市佔率一直上不去,還因為語音助理功能本身很難再翻起太大的浪花:10 年前的語音助理能幫你寫郵件、查天氣,10 年後它仍然只能做這些基礎型的工作,使用者的感受並不強。

直到 ChatGPT 的出現,語音 AI 助理給人留下的「愚蠢」刻板印象才被打破。

ChatGPT 能夠通過自然語言理解人們的需求,幫助人們完成一些需要高智商的任務,雖然 GPT 模型時而會出現生成錯誤的問題,但是對於解決 AI 助理長期以來對於語義理解的痛點來說已經足夠了 。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這也是微軟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微軟迅速地把語言模型技術與其產品結合起來,丟出了一個又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技術 Demo:用聊天的方式在 Bing 搜尋、用幾句需求做出精美的 PPT、讓 Edge 瀏覽器一鍵總結網頁內容……

很快,Copilot 將無處不在,AI 將無處不在,我們與計算機互動的固有邏輯開始出現裂縫,一個新的互動邏輯準備破繭而出,重新定義新一代的電腦和上網標準。

比爾·蓋茲在 AI 爆發後給出了他的判斷。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自然語言現在是我們向電腦描述事物的主要「窗口」,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也就是說,側邊欄 AI 助理將會成為一個新的常態,你的語言會變成像滑鼠點擊點擊、手指觸碰一樣具有「魔力」的新互動方式。

只不過,如果你只是把 Copilot 看作是一個新時代的 AI 助理,那你就太小看微軟的野心了。

全新的軟體形式

前面我們說到,微軟為旗下的很多產品都接入了 Copilot,讓 Bing、Edge、Office 散發出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這些散落在不同軟體的 Copilot 彼此之間並非獨立,而是相互打通的。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這裡我們要引入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外掛群組。

你可以把這些基於大語言模型的 Copilot 理解成 Chrome 瀏覽器(當然,這是一個非常不恰當的比喻),而外掛就是瀏覽器上面的擴展工具,有了第三方的程式,Copilot 就能實現很多不同的功能。

此前,我們曾詳細介紹過 ChatGPT 的外掛體驗,有了這些第三方外掛,ChatGPT 可以實現訂餐、查航班、解答數理化難題等等功能。

現在,這些外掛同樣可以應用在 Bing、Edge、Office 甚至 Windows 之中,因為這些產品都採用了同樣的開放外掛標準。

簡單來說,開發者只要開發一次外掛,就能應用在微軟的一系列 Copilot 之中,這給開發者和用戶都帶來了極大的靈活度。

還是拿實際應用舉例。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舉例來說,你很快就可以在 Bing 使用 Zillow 插件(租房訊息查詢工具),然後直接向 Bing 提問,「用 XX 預算在 X 地租房有什麼房源推薦?」,Bing 就能直接給出對應的房源資訊。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或者你可以在 Edge 瀏覽器上讓 AI 幫你總結食譜,然後使用 Instacart 插件,一鍵購買你缺少的食材。

這是一種全新的訊息取得方式,它跳過了從搜尋引擎到服務商網站、再到具體訊息的過程,直接提取了你最需要的內容,然後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呈現給你。

Copilot + 外掛,或許會改變我們使用網絡獲取服務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我們最熟悉 Office 套件上,也能夠使用外掛工具。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例如當你想用 Word 草擬一份法律合約,但是你並不熟悉當地的法律,你就可以調用 Thomson Reuters、Westlaw 等法律外掛工具來幫你草擬和修改具體的內容。

外掛的出現豐富了語言模型的可能性,而一個共同的外掛標準又讓外掛群的作用變得最大化,這就是微軟正在構建的 Copilot 技術堆疊,最終共同拼成了微軟眼中 Copilot 最理想的形態:

不僅是一種新的程式,不僅是一種新的使用者介面,還是一個新的平台。

正如前面所說,語言模型的出現賦予了軟體前所未有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AI 助理化」會成為軟體設計的新常態。

像 Adobe 等廠商都已經開始在自家的軟體加入 AI 功能,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會考慮為自己的產品設計「Copilot」。

微軟瞄準的正是這麼一個尚處於萌芽時期的新機會,它想要利用自己在桌機系統和辦公軟體超高佔有率的優勢,搶先建立起這個全新的平台,領先一大票對手。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微軟 CTO Kevin Scott 在 Build 大會上誠摯地向開發者們介紹了這個宏大的願景,他引用了比爾 · 蓋茲的一段話:

只有當平台創造的價值歸於在平台上進行構建的人,而不是平台構建者本身時,平台的真正價值才會實現。

Kevin Scott 認為像 GPT-4 這樣的基礎模型很強大,非常強大,但它並不能做所有的事,這需要更多開發者將這樣的技術應用到相對應的程式之中,把語言模型作為程式架構的一部分,AI 才能創造出全新的使用者體驗。

這是一種全新的程式開發方式。Kevin Scott 拋出了一個觀點:

讓 PC 、網際網路、智慧手機變偉大的,並不是那些隨平台誕生而存在之物,而是基於這些之上,被人們重新創造出來的新事物。

當下,AI 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重塑著人們對科技、對世界的認知,它不僅改變了我們處理數據的方式,也在重新定義我們與機器的互動方式,甚至是我們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大型語言模型的崛起,突破了傳統的程式設計框架,AI 開始能理解我們的語言,預測我們的需求,甚至理解我們的情感,用數據和演算法的力量解決了以前我們難以想象的問題。

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值得敬畏的是,面對這樣一場全新的科技巨變,48 歲的微軟依然走在技術變革的最前線。

版權聲明:蘋果哥 發表於 2023 年 5 月 30 日 00:00。
轉載請注明:從 Cortana 到 Copilot,微軟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時代 | 蘋果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