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愛范兒授權轉載
所有手機都值得一個靜音鍵!
和手機的其他零件相比,靜音鍵就像是手機裡的透明人一樣。
一般情況下,靜音鍵都被設計在手指不容易碰到的角落,但這已經是給靜音鍵最好的待遇了,因為很多人的手機上壓根容不下靜音鍵。
在手機為數不多的實體按鍵裡,靜音鍵的使用頻率總是最少的,一些使用者甚至可能將手機用到退休,都不知道撥動側面的這個小開關可以將手機一鍵設定為靜音模式。
按照「用進廢退」的手機進化論,靜音鍵應該早早退出這場邊框爭奪戰,還給使用者一個更加光滑、無斷層的邊框。
這麼說來,靜音鍵有必要存在嗎?
知名的 Youtuber Casey Netistat 曾在 Twitter 發起過一個投票:如果手機必須在 3.5mm 耳機接孔和靜音開關之間選一個,你會怎麼選?
經過 4 萬多人的票選,投票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雙方的票數佔比恰好為 50%,這意味著有很多人寧願捨棄有線耳機的便利,也不願失去一個「沒什麼用」的靜音鍵開關。
這麼來看,靜音鍵可能比大部分的人所想樣的更加重要。
靜音鍵可以說是手機上最特殊的按鍵,和其他身兼數職的實體按鍵不同,靜音鍵僅有的功能,就是以最快的方式關閉手機的提示音,隔絕鈴聲的干擾。
靜音鍵的起源如今已很難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靜音鍵的歷史幾乎和手機一樣長。
▲ Nokia 模式選擇介面
在傳統手機的機時代,靜音鍵的概念就已經出現,長按手機鍵盤上的 * 或者 # 號鍵就能進入設定靜音模式或者會議模式,讓商務人士在開會或者辦公時能夠不受打擾。
▲ Palm Treo
由於商務人士經常奔波於不同的會議之中,將手機設定為靜音的操作頻率很高,Palm、Blackberry 等一些面向商務客群的手機品牌開始為靜音鍵設置獨立的開關。
你可以在機身的頂部、側邊找到這樣的小開關,撥動一下就能讓整隻手機進入靜音模式。
可以說,靜音開關在當時是商務手機的身份證,它在手機仍是通訊工具的時代給了用戶拒絕的權利。
隨後,手機開始往智慧型手機發展,廠商們開始想辦法在功能上做加法,在外型上做減法,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手機上五花八門的按鍵。
2007 年,激進的蘋果認為觸控螢幕和手指可以代替絕大部分的功能操作,因此在 iPhone 上只保留下基礎功能的按鍵,其中就包括靜音鍵。
為什麼 iPhone 已經可以通過音量鍵和觸控螢幕調整音量,卻還要保留靜音鍵呢?
其中一方面是因為,iPhone 當時定位的使用客群,是青睞 Palm、Blackberry 的商務人士,加入靜音鍵既能滿足商務人士快速進入會議狀態的需求,又能給 iPhone 增添「精英」的元素感。
另一方面,當時 iOS 的操作邏輯還非常基礎,靜音模式需要使用者進入層層的設置介面後才能啟用,與一鍵切換的物理開關相比體驗顯然差太多,因此靜音也被當時的蘋果認為是不可代替的操作之一。
iPhone 並不是首個使用靜音鍵的手機,但絕對算得上是對靜音鍵最情有獨鍾的手機系列之一。
在第一代 iPhone 推出過後的十數年間,iPhone 經歷了數次大刀闊斧的設計變革,但始終沒有對靜音鍵下手。
而且除了蘋果以外,願意為了這樣一個單一功能在手機邊框上開槽、塞入開關的 Android 廠商,可以說少之又少。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靜音鍵在 Android 陣營都是不存在的,直到 2015 年,部分廠商才讓 Android 使用者注意到靜音鍵的存在。
其中 OnePlus 2 的三段式開關設計在後來成為了 OnePlus 特有的功能,也使得 OnePlus 是如今 Android 陣營裡為數不多還在堅持採用靜音鍵的廠商。
昔日作為商務人士標準配備的靜音鍵,怎麼就是始終不受重視呢?
從人機互動的角度來看,靜音鍵其實算得上是優秀的設計。
德國物理學家、熱力學奠基人尤利烏斯 · 羅伯特 · 馮 · 邁爾認為,人類的本性就是喜歡用盡可能小的手段達成最大的效果,因此無論是在運動還是與機器的互動之中,人類都會自然而然地傾向盡可能短的路徑。
因此,撥下開關獲得靜音,對使用者來說其實是一個能夠獲得愉悅的過程。
撥下開關的操作能給使用者帶來掌控機器的滿足感和舒適感,這種舒適既來自於開關傳遞給手指的觸覺回饋,也來自於手機軟體層面的即時回應,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愉悅心理效應。
但回到工業設計上,如何在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塞下靜音鍵是個不小的難題。
iPhone 3GS 時期,靜音鍵與音量鍵同時由 8 顆微型螺絲固定在主板背板上,佔據了不少內部空間。
到了 iPhone 6s,靜音鍵的零組件被大幅簡化,只需要 3 顆微型螺絲固定,佔據的體積縮小了不少。
iPhone 靜音鍵的機械結構由外部按鍵和內部微型開關組成,體積分散在垂直面上。
相比之下,OnePlus 6 的三段式開關由於按鍵更大,相對的會佔用更大內部體積。
在 OnePlus 後續的機型上可以看到,OnePlus 也在想辦法簡化靜音鍵的機械結構,但為了保證按鍵手感,始終要佔據一定的內部空間。
OnePlus 7 Pro 發布後,OnePlus創始人曾發微博稱 OnePlus 為了保留三段式按鍵,在 5 年間付出了機身佔用、億級成本等代價,但他認為使用者對於三段式開關的好評能證明了其價值。
這也引出了靜音鍵的另一個難題:為了一個幾乎沒有宣傳噱頭的功能而犧牲可觀的內部空間,並付出高昂的硬件成本,值得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靜音模式本身。
與過去相比,手機已經從通訊工具變成了我們的社交、娛樂中心,手機既是我們消費內容的入口,也是連接世界的接口。
一名手機大廠的高層在三段式開關誕生時曾提到,靜音模式其實是讓人與世界之間做一個隔離,讓人避免被訊息所淹沒。
而將靜音模式做成實體按鍵,實際上是將這種隔絕權利以最直接的形式為人所掌控。
因此,雖然觸控螢幕也可以設定靜音模式,但唯有將手指放在一顆實實在在的按鍵上,使用者才能感到踏實。
▲ 只有夠無聊的朋友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