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愛范兒授權轉載
Sony 在 2018 年的時候,推出過一款「另類」的全開放式耳機 Xperia Ear Duo。
這款開放式耳機站在了主動降噪耳機的對立面,捨去降噪(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功能,直接將環境音以最自然的方式,通透地傳入耳內。
一晃眼四年過去, Xperia Ear Duo 似乎只屬於少數人的產品,Sony 遲遲未推出它的續作。正當我們以為它已經成為「時代的眼淚」的時候,Sony 在近日發布了開放式真無線耳機 LinkBuds。
多年未見,它不但改了個名字,還變了個樣子。
環保優先,無論是包裝還是產品本身
致力減少或消除碳足跡,已經成為大公司們共同聚焦的環保目標。
從 WF-1000XM4 開始,Sony 就在耳機產品的包裝上大幅減少塑膠材料的使用。這次的 LinkBuds 也不例外,直接在包裝上標明:「包裝中不含塑膠製品」。
取而代之的,是 Sony 的原創混合材料,即由竹子、甘蔗、再生紙等可再生材料製成的類紙包裝。
小巧的包裝盒內部也得以重新設計,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被紙襯保護著的耳機盒本體。
在下方有限的空間內,整齊地收納了傳輸線和多達四個尺寸的弧形撐架,最下方還藏有說明書和保證卡。有趣的是,撐架收納於一個小抽屜內,頗具巧思。
環保不止於包裝,LinkBuds 的耳機收納盒和主材質也是「環境友好型」,均為回收於汽車零件的再生 ABS 材料,表面形成一層磨砂紋理,提升美學質感的同時,也實現了細膩耐磨的觸感。
這種材質的外殼表面提供了一定的摩擦力,讓耳機盒和小巧的耳機本體都可以被輕鬆地手持,取戴耳機變得更加方便與穩固。
盒子比小更小,耳機輕了又輕
要滿足全天候佩戴的特點,小型化和輕量化是 LinkBuds 在設計之初最先考慮到的特性。
還記得 WF-1000XM4 最先令人感到驚豔的,是它的耳機盒體積相比前代縮小了 40%。
而 LinkBuds 在這方面可謂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耳機盒體積比 WF-1000XM4 進一步減少了約 26%。變成如同眼藥水般的輕巧大小,拿在手上的感覺比 AirPods 2 的耳機盒還要小一點點。
為了實現耳機盒的小型化,Sony 研發團隊使用了比之前更加平坦的形狀設計,將外殼襯底和磁吸模組放置在同一平面,並減少了部分磁吸結構,用卡扣固定的方式來替代,從而減少耳機盒的體積。
LinkBuds 耳機盒正面有一個開蓋按鈕,按下之後卡扣會釋放,上蓋會自動掀起。盒蓋間的縫隙裡,隱藏了一顆 LED 狀態指示燈。
耳機盒的背面則有單獨的配對按鈕,還有一個 USB-C 充電孔。而這款耳機盒,並不支援無線充電。
有了獨立的配對按鈕,意味著 LinkBuds 的配對方式不再是像 WF-1000XM4 那樣要先取出耳機佩戴好,再長按耳機側控按鈕才能進入到配對模式。反而是只需像 AirPods 那樣掀開耳機盒上蓋,長按背後配對按鈕數秒鐘,等狀態燈轉向藍燈閃爍即可。
這點希望 Sony 在之後的產品也能普及沿用。
而耳機本體,也是用卡扣的方式固定在耳機盒當中,底部通過金屬觸點連接。
LinkBuds 的耳機機身體積也比 WF-1000XM4 減少了一半(約 51%)。Sony 的結構設計師為了達到小型輕量化的目標,直接將耳機外殼和耳機驅動單元保護罩內建在一起。
除此之外,索Sony 還直接將 RAM 內建於 V1 處理器之中,採用了比以往機型更小的天線和麥克風零件,把它們統統內建於一塊細小的電路板上,進而收納於細小的半球狀保護罩之內。
得益於微型化,LinkBuds 單支耳機(含弧形支架)的重量也僅為 4.1g,而耳機盒也僅重 34g。
雖然小巧,但 LinkBuds 依然可以帶來 5.5 小時的單次音樂播放續航時間,加上充電盒內建的 300mAh 電池,還能額外給耳機提供 12 小時左右的續航,組合下來,共計可以聆聽 17.5 小時左右。
得益於小功耗和小電池,LinkBuds 也擁有「快速充電」功能,將耳機放入收納盒裡充電 10 分鐘,就可以獲得 90 分鐘的聽歌續航了。當然,要聽一整天的話,還是得靠充電盒多充電幾次。
環形 Buds 的設計,要怎麼戴?
LinkBuds 耳機本體由「環形驅動單元」和「球形保護罩」兩個圓形零件組成,呈橫向「8 字」的排列,前者是發聲驅動單元,後者則內建了電池麥克風電路板等元件。
內側除了金屬接點之外,還放了一個距離感應器,為 LinkBuds 提供了取下即暫停功能。
圍繞著球形保護罩的,還有一圈凹槽,用來固定處於耳機末端的弧形撐架。出於人耳形狀各異的考量,Sony 提供了五個尺寸的弧形撐架,使用者可以根據耳機與耳輪腳的間隙長度,自行選擇最合適的撐架。
但這樣的環形真無線耳機,要怎麼佩戴呢?
顯然 Sony 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特別推出了一個動畫影片來教學:環形驅動單元的圓孔對應的是耳孔,順著將驅動單元放入耳道與耳屏之間,然後將弧形撐架塞入對耳輪之內,即可完成佩戴。
「環形驅動單元」和「球形內建保護罩」兩個圓形零件並不是簡單地排列連接,而是以類似層疊和套嵌的方式相連,讓耳機內側更加貼合耳朵的同時,也把重心調整向內,提升佩戴穩固性。
LinkBuds 的研發團隊在訪談中提到,他們一直以來都在研究不同國家、地區的人耳形狀,並發現很多人不喜歡入耳式和柄式設計的真無線耳機,尤其是對帶耳針和夾式耳環的使用者不夠友好。
所以,Sony LinkBuds 被設計成不怎麼挑耳朵的 Buds 類型,特別設計的環形驅動單元適用於絕大多數使用者的耳形,配合末端的弧形撐架就能實現非常穩定的支撐。
對於我身邊好幾個因為耳朵比較小等各種原因,所以不喜歡佩戴入耳式耳機的朋友們來說,LinkBuds 那近乎零耳壓的輕盈佩戴感,反而能讓他們感到滿意。
▲ 把 Buds 戴好之後,要比柄式設計看起來更優雅一些。
為了讓 LinkBuds 適配耳朵形狀且不會擠壓耳輪,所以就有了球形保護罩的弧度設計。整體圓潤的樣式,有效降低了佩戴時的異物感,加上僅有 4.1g 的重量,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到累贅。甚至很多時候還會讓我忘記戴著耳機。
若是佩戴得當,在較大的傾斜角度下,LinkBuds 都可以緊貼於耳廓;即使大幅度地左右搖頭,耳機也不會有鬆脫的情況。
輕量化和小型化實現了,那麼「全天候佩戴」也變得可行。
全天候佩戴,隨時隨地奏響生活的 BGM
所謂「內外世界,聲聲入耳」,指的就是音樂聲和環境聲都能同時被聽到。
對於 LinkBuds 來說,環境聲不再被視作是聆聽音樂時的敵人。Sony 費盡心思研發的環形驅動單元,就是將振膜中心變為一個通孔,讓環境聲音可以直接透過耳機傳入耳內。
這樣全開放式的 LinkBuds,會比半開放式的 AirPods,提供更加自然無感的體驗。
相較於降噪耳機的「環境音模式」,LinkBuds 在不播放音樂的時候,會給到你一種完全沒有佩戴耳機的感覺;而在播放音樂的時候,立體聲音樂像是穿過環境背景音緩步跟隨在身旁。
戴上 LinkBuds 走在通勤路上,可以感知到身邊的環境音一如既往地存在,當耳機裡的音樂響起時,像是給眼前的畫面增加了一曲 BGM 那樣,立體聲音樂隨風而來,吹到耳邊輕輕低語。
此時的音樂,變成了生活的調味劑,現實世界為主,串流媒體世界為輔。
LinkBuds 全開放式帶來的好處是可以讓我更加專注於手上的事務,思緒不會輕易被音樂帶跑。在日常通勤時,更容易感知到身邊環境的變化,保障通勤安全;騎自行車的時候,也能夠通過 LinkBuds 聽到導航和通知的聲音提示。
尤其是在我乘坐捷運和候機的時候,佩戴入耳式降噪耳機很容易會錯過廣播消息(我曾因此多次在捷運裡坐過站),而在使用 LinkBuds 的這幾週沒出現過這樣的困擾,大幅減少了我在捷運搭車、機場候機時的焦慮。
開放式耳機可以應用的生活場景還有很多,它也有著入耳式耳機難以相比的優勢。例如我很喜歡戴著 LinkBuds 在吃飯時追劇,因為這樣我不會像戴著 AirPods Pro 那樣很容易聽到自己的咀嚼聲;還有走路跑步的時候,佩戴 LinkBuds 也不會聽到雙腳與地面接觸時產生的震動。
更重要的是,戴著 LinkBuds 的時候與他人交流也不會有任何影響,無論是線上會議/通話,還是生活中與旁人的交流都能自如切換,有人在現實中喊我也不會錯過。
Sony 強化了 LinkBuds 的收音功能來提高通話質量。具體來說,Sony 借助 AI 機器學習帶來了「精準語音擷取技術」,而後配合耳機內置的麥克風和加速度傳感器,優化人聲收音的效率和品質,將佩戴者的人聲與其他環境噪音過濾分離。
用 LinkBuds 來通話的時候,對方只會聽到你清晰的語音,你身邊的環境噪音都會被過濾掉。這可能是 LinkBuds 唯一和「降噪」有關係的地方。
除了日常的電話通話和在線會議,在語音訊息的使用上,LinkBuds 依然可以提供非常清晰的錄音表現,當我重聽自己語音訊息的時候,的確有被 LinkBuds 的表現驚艷到。
所以說,LinkBuds 戴上一整天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小型化之後的 LinkBuds,將操作按鈕隱藏在機身內,直接敲擊球形保護罩就可以控制,支援雙擊和三擊的操作。
但考慮到操作的便利性,沒有提供大面積點控面板的 LinkBuds 還配備了「廣域點擊」功能,利用 LinkBuds 內置的運動傳感器來檢測耳朵前方區域因點擊而產生的震動,從而作出回應。
也就是說,LinkBuds 將操作面板延伸至你的耳朵附近,使用者無需充分了解耳機的準確位置,隨手碰一碰自己耳朵前的臉頰位置就可以控制耳機內的媒體播放。雖然受限於傳感器檢測限制,僅有雙擊和三擊的操作方式,但在 App 裡可以分別自定義左右耳的操作功能。
另外 LinkBuds 還可以在 App 中開啟「自適應音量控制(AVC)」功能,它可以自動檢測環境音量,音樂播放音量可以隨著環境音量的遞增而遞增,隨著環境音量的遞減而遞減。
例如在較為安靜的地方等公車的時候,LinkBuds 會自動調節到較小的音量播放;坐上公車處於較為吵雜的環境下,LinkBuds 會自動調大音量播放;等到你下車再步入較為安靜的環境時,LinkBuds 又會再調節到較小的音量繼續播放。
AVC 自動調節的反應比較靈敏,這應該是為更專注於音樂而不是環境音的用戶開發的功能,稍微彌補了 LinkBuds 無任何降噪的設定。
開放式耳機也應享有好音質
Sony 把 WF-1000XM4 同款的 V1 處理器也塞入了 LinkBuds 裡,它內建了高性能轉化器和放大器,可以實現更高的訊號雜訊比率和低失真率。同樣提供了 DSEE 數位聲音增強引擎和平衡器功能。
而在 LinkBuds 的環形驅動單元內,Sony 放入了一個新設計的 12mm 環形驅動裝置。
內含 Sony 專門設計的高靈敏度高柔度振膜,有著更寬的振幅,主要是提供較深的低頻;同時還有高性能銣磁鐵,用以實現清晰明亮的中高頻聲音。
在實際聽感方面,Sony LinkBuds 主打比較萬用的聲音。聽感會比較清爽,中頻的人聲很容易就能感覺到有明顯的突出處理。對此,Sony 研發團隊在連線採訪時也說道,LinkBuds 的調音風格注重了人聲表現,目的是還原人聲部分的自然和清晰。
LinkBuds 的低頻表現則相對中規中矩,鼓點有一定的力度,低頻的渲染不算多,聽起來不會有悶感,長時間的聆聽也不會帶來疲憊感。
試聽香港女歌手衛蘭的《一格格》時,率先響起的柔和女聲非常貼近耳道,悠揚的中高頻聲線直抵耳膜,兩句歌詞之後才響起的鼓點節奏有力地帶動了整體氛圍,填充了耳道剩餘的空氣,輕掃的鼓嚓依然清晰入耳。可以明顯地分辨出人聲在前,樂器聲靠後的層次感。
可惜的是,在安靜環境下深入去聆聽時還是會覺得中音有點生硬,毛刺稍稍有些明顯,生澀的感覺隨之而生,高頻的細節也相對粗糙。考慮到連接 Android 播放器也都只有 SBC 和 AAC 兩種編碼支援,確實不能在訊息量和細節處理上對 LinkBuds 有著特別高的期待。
但值得誇讚的是,LinkBuds 人聲和背景分離處理得不錯。歌手位置不會太過於靠前,也不會跟背景融合在一起。
雖然是開放式的結構,但是 LinkBuds 聲音的厚度和層次感都能令我滿意,一般聽聽正常的流行樂曲的話,這樣的表現相信也能夠滿足大眾需求。
面向 Z 世代年輕人的開放式耳機,會成為主流嗎?
在 WF-1000XM4 有足夠的產品力去抗衡 AirPods Pro 等一眾入耳式真無線降噪耳機之後,Sony 終於騰出手來打造了 LinkBuds 來照顧那些不喜歡入耳式耳機的人群,儘管當中有不少人都沒有 iPhone 手機。
現在,除了半開放式的 AirPods,不喜入耳式耳機的 Android 用戶們也多了一個開放式耳機的優秀選項。
整體而言,從產品外觀設計,到開放式的聆聽體驗,還有驚豔的語音表現,都讓 LinkBuds 變得非常亮眼。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有別於以往單調地使用枯燥的產品型號來命名,這次索尼在產品型號之外,真正地賦予了產品(系列)一個名字:「LinkBuds」。
這比起 WF-L900 這個拗口的型號,LinkBuds 顯得更易被記憶,也更易被準確地讀出來。
Sony 研發團隊表示,LinkBuds 是面向「年輕人新生活方式」的嶄新系列。這個「Link」就體現出 Sony 希望通過聲音建立新聯繫的全新聆聽價值,讓習慣時刻處於 Online 的年輕人在各種生活場景中,同時掌握耳朵裡的 BGM 和外界的各種聯繫,這個也是產品開發的初衷。
所以此番 Sony 嘗試以新的系列命名來推出這款新品,目的是讓大家清晰地認識到它的與過往產品的與眾不同:這是一種新的聆聽方式,這也是一個新的品類。
這也就是說,沒有意外的話,LinkBuds 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產品面世,而且可以肯定的是,LinkBuds 身上的新技術新功能,也會賦予之後陸續發布的 Sony 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