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科技 3年前 (2022) 蘋果哥
8 0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圖、文/愛范兒授權轉載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個革命性的產品出現,然後改變一切。人一生能參與一件這樣的產品就已經非常幸運了。

–賈伯斯

賈伯斯口中的「革命性產品」,作為蘋果全球產品營運與銷售副總裁的 Bob Borchers 幸運地見證和參與了兩個,而他如今掌控著更大的擔子, iPhone、iPad、Mac、Apple Watch…

Bob 進入公司的那一年,iPod mini 協同 Click Wheel 面世,這個同時支援旋轉觸控和點按的革命性設計,不僅在人機交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開啟了蘋果繼個人電腦之後的下一個時代。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 iPod mini 首次引入了 click wheel 的交互方式,圖片來自:minimallyminimal

重新發明手機的想法也是從那個時代孕育的,而 iPhone 這個專案正是 Bob Borchers 加入蘋果後參與的第一個產品。

推出第一款沒有鍵盤的手機,需要很大的勇氣。主流的聲音是用戶需要更大更快的鍵盤。但我們卻背道而馳。我們把你的手指作為唯一的輸入設備。為什麼人們要犧牲一半的螢幕,去妥協不是時刻需要的鍵盤?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 初代 iPhone 發布前智慧型手機的主流形態

iPhone 重塑形態背後的隱喻是,對於一個隨身設備而言,內容消費比鍵盤更重要。

市場和時間證明了團隊的遠見:之後的十多年,智慧型手機的造型已經越來越像了,但相同的螢幕裡呈現的內容,卻是前所未有的豐富。

如果說 iPod 是把 1,000 首歌裝進了口袋,那 iPhone 和 iOS 則是把網際網路裝進了每一個人的口袋。

在 Windows Phone 和幾個小眾操作系統退出市場之後,iOS 和 Android 二分天下,統治著數以百億計的智慧型設備。而藉助 App 這個容器,智慧型手機幾乎串聯起人們每一天的日常起居和衣食住行。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你不再需要等待電視上的天氣預報新聞,不再需要走到路邊招手攔車,不再需要走到戶外一家家物色餐廳。你幾乎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在拇指之間一個 App 上得到滿足。

AI、演算法、隱私和人性

在 15 年的進化中,iPhone OS 3.0 算得上一次舉足輕重的更新 — iPhone 第一次可以開始訊息的推播(Push Notifications)。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推播改變了使用者獲取訊息的方式,它讓 App 的訊息通知自動傳送到使用者面前,某種意義上,手機成了一個私人秘書。

直到人們發現,這個秘書有點聒噪,夾帶的廣告也有點多。?

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物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但我們希望能設計出更多工具並擁有更多能力,讓使用者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關閉這些噪音和雜訊,回到這個真實的世界。

在數位健康(Digital Wellbeing)的浪潮下,蘋果做了一些有背於商業利益的行動,比如在 iOS 12 中增加了「螢幕時間」統計你手機的使用情況,並且能夠給 App 設定使用時間的上限。

而在最新的 iOS 15 中,蘋果也改變了通知的形式,用通知摘要 (Notification summary) 簡化通知的內容和頻率。

與此同時,iOS 15 還帶來了專注模式 (Focus)。可以讓使用者根據不同的場景,允許不同的 App 發送通知。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在 App 統治了人機互動規則的十年後,軟體依舊在吞噬著世界,但 App 在為人們提供服務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把曾經開放共享的網際網路內容隔離在一台台伺服器上。

演算法以一種「工具理性」的邏輯主導議題設定,消磨著人類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也在客觀上激發這個世界的對立。

當演算法發現仇恨可以讓你轉發和留言評論,部分爭議言論和話題就會佔滿你的時間線。演算法也許不知道什麼叫憤怒,但它知道憤怒背後創造的流量和收益。

Bob 認為應該靠「保護隱私」解決「工具理性」和「資訊繭房」的問題,他也解釋了蘋果人工智慧演算法的一些細節:

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處理影像、資料等內容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把什麼樣的資訊餵給機器學習的模型,為此我們與全球的團隊合作,確保這個過程中加入更多元的聲音,不會引入任何偏見。

與其他大公司利用雲端運算做機器學習不同,蘋果 AI 能力的使用完全來自於本機晶片的能力。

這個「大腦」有多大? iPhone 上有多少用戶資訊儲存空間可供機器學習使用?

對於絕大多數公司,這個大腦可能是數以 TB 級的雲端資訊,但對於蘋果而言,只有平均 200 MB — 這些大到你的聲音和臉部資訊,小到你滑動螢幕時的軌跡與習慣,都以加密的形式存儲在 iPhone 的晶片之上。

對於使用者隱私和資料的保護一直是我們最重視的工作。

操作系統的未來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經過 15 年的發展,iOS 系統日趨成熟,你很難想像這麼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已經逐漸承擔一些過去在電腦上都無法勝任的工作。

時過境遷的是,智慧型手機也不再是使用者唯一的智慧型設備。從手腕上的手錶,到沙發上的 iPad、家庭娛樂中心,再延伸到無處不在的智慧家庭設備,毫無疑問,萬物互聯是智慧型時代的下一步。

這意味著,在不同場景下,使用者會不停地在設備之間轉換,這也代表著開發者需要針對不同的設備制定不同的 App。

一如當年 iPhoneOS 脫胎於 Mac OS X,iOS 如今也桃李滿天下,分化出 iPadOS、watchOS、HomeOS 等五大操作系統,而業界巨頭的另一種做法則是,試圖用一套系統打通萬物互聯,比如華為的鴻蒙和 Google 的 Fuchsia。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對於這兩種思路,Bob 的態度是「連續性很重要,但不能因為連續性,會犧牲掉這些設備獨特的體驗。」

他以 iPad 和 Mac 舉例: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 iPad 不乾脆和 Mac 共用一個操作系統?但如果深入的去思考這兩個設備,會發現它們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iPad 從一開始設計,手指就是主要的互動方式,它是一款觸控優先的設備。當然,隨著時間推移,它也衍伸出了一些其他能力,比如鍵盤和滑鼠,但即便有滑鼠,你會發現這個滑鼠得概念也是建立在觸控的環境裡。而 macOS 則是圍繞鍵盤和滑鼠的互動去設計的。

Bob 表示,蘋果所有的操作系統共享了許多框架和元件,因此充分地保障了設備之間的互通性,這是一種平衡。

比如通用剪貼板功能,讓你可以在 iPhone 上複製,在 Mac 貼上,你也可以用 AirDrop 在兩個設備間共享檔案。

軟體、硬體和服務

蘋果的江湖地位,往往被過分地歸功於 iOS 和 App Store 生態的老本。

但我們可以試著思考一下:上一次你覺得蘋果產品好用的時候,究竟是什麼造就的?

是按下快門後毫無遲滯的快感?是 AirPods 開蓋後螢幕彈出已連線視窗的優雅?是視訊通話時自動居中的智慧?

你看到的是畫面,但背後是軟體、硬體和晶片的通力配合。

其實這 15 年,我們一直不變的理念,那就是軟體、硬體和服務的整合。從 iPhone 初代的多點觸控,一路發展到今天的 Apple Silicon。 

Bob 把這種結合的理念稱為 — Holistic(整體論)。

他認為 iPhone 13 Pro 的影像能力就是最好的表現,每一張照片背後,是感光元件、ISP、演算法,甚至機器學習的配合與協作。

這件事並不容易,程式語言向高級化發展,使得軟體工程師並不像早年電腦科學家那樣,同時掌握底層硬體物理特性和工作原理。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2019 年蘋果高級副總裁 Phil Schiller 曾在專訪透露,晶片的研發週期大約在 2-3 年,涉及多個團隊,這期間架構工程師要與數目龐大的軟體和硬體人員共同合作。

比如說攝影鏡頭經常會使用到 GPU。晶片部門設計的 GPU 可以告訴相機部門如何把它用到最好,而相機部門的需求也會指導 GPU 未來的發展。

在講軟硬體結合的時候,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是,iPhone 初代發布會上賈伯斯引用科學家 Alan Kay 的一句話:

真正在乎軟體的人,應該生產自己的硬體。 (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

現在回過頭看,這句話可以視為對於 iTunes Phone 滑鐵盧的反思 — 這台蘋果曾與摩托羅拉合作推出的 ROKR E1 音樂手機,賈伯斯對其體驗極度不滿。

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而放在今天回味,它更像是為 Apple 自言晶片埋下的伏筆。

事實上,Holistic(整體論)的基因可以至少可以追溯到下面賈伯斯的一段影像資料,你甚至很難想像這是來自一段 42 年前的洞察:

軟體和硬體的結合正在變得更加徹底…昨天的軟體就是今天的硬體,這兩個東西正在融合。它們之間的界線正在變得越來越小。我們需要做的眾多事情之一就是預測幾年後的趨勢;嘗試就不同科技領域的融合做一些假設,了解客戶對高階工具的需求,來找到兩者的交叉點。

Holistic 之所以難能可貴,是因為它要求廠商具備強大垂直整合能力 — 對於核心元件和操控系統的掌握,對生態系統和合作夥伴的控制力,以及對人機互動的前瞻性探索。

在採訪的最後,Bob 回憶一下 2004 年初入蘋果公司的感受,他想了一下,感嘆道:

我當時最驚訝的是,一家公司,可以帶來如此多的改變。所有來自 Apple 的人都熱衷於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這些改變來自熱情、偶爾打破規則去完成目標。打破界限,想像未來在哪裡,而不是等待未來的發生。

Bob 說,他特別喜歡引用曲棍球運動員韋恩·格雷斯基(Wayne Gretzky)的一句話:

我總是溜向冰球將達到的點,而不是追逐它曾在的地方。 (I skate to where the puck is going to be, not where it has been.)

版權聲明:蘋果哥 發表於 2022 年 1 月 24 日 00:00。
轉載請注明:iPad 爲什麼不跟 Mac 整合?蘋果行銷副總裁在專訪中解釋 | 蘋果哥

相關文章